湿气重为很多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,如何祛湿已经成为现代人心中的困扰。湿气,通常分为寒湿、湿热、风湿等等,湿气,最喜欢侵袭脾胃,所以常常又会发生湿困脾胃或者脾胃湿热的情况。长期体内有湿热的人,脸上出油多、头发容易脏,清晨方便的时候,大便溏软、总感觉排不干净,也会黏在马桶上。
湿热体质的表现
1、总体特征:湿热内蕴,以面垢油光、口苦、苔黄腻、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。
2、型体特征:形体偏胖或消瘦。
3、面部,发黄发暗,面部油腻。
4、唇红齿黄、牙齿黄、牙龈红、口唇红。
5、皮肤易生痤疮,发红、脓疱。
6、口干、口臭、口苦、汗味大、体味大。
7、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,异味特别大,臭秽难闻。小便黄赤、颜色很深。
8、男性多有阴囊潮湿;女性常有白带多,色黄,外阴经常瘙痒。
9、舌像:舌红苔黄。舌质红,舌苔黄厚。
10、心理特征:性情急燥、容易发怒。
11、发病倾向:易患疮疖、黄疸、石淋、热淋等病。
12、适应能力:不能耐受湿热环境;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,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。
其实,可以祛湿的中药有很多,如茯苓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、芡实、红豆等,芡实红豆薏米茶可以去湿气是毋庸置疑的,三者都具有去湿气的功效,因此,此茶的祛湿效果也是非常好的,用来去湿气常被人们熬粥或者当茶饮。那么,这三者具体都有些什么样的功效呢?
芡实,又称为鸡头米、卵菱、鸡瘫、鸡头实、雁头、水流黄、苏黄等。其来源于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。其药性甘、涩,平。归脾、肾经。具有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除湿止带的作用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虚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脾虚久泻,白浊、带下。一般用量为9~15克。
红豆,俗称相思子。又称为鸡母珠、美人豆、相思豆。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。其性平,味甘。有健脾益肾、养心补血、利尿消肿的功效。与莲子、百合配伍可固精益气、强健筋骨等作用,可用来治疗肺燥、干咳,增强体力。现在人们常用来与薏苡仁一起食用以祛湿。
薏米,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薏苡仁。其来源于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。其药性甘、淡,凉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具有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除痹,排脓,解毒散结的作用。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水肿,脚气浮肿,小便不利,脾虚泄泻,湿痹拘挛,肺痈,肠痈,癌肿等。一般用量为9~30克。其用于清利湿热宜生用,用于健脾止泻宜炒用。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性质滑利,孕妇慎用。
所以,三者配伍组成的茶饮对于脾虚湿困的人群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。



取消 发布评论